夏天已經(jīng)來臨,氣溫也在逐漸升高,對于很多怕熱的人來說在夏天的時候會特別難熬,尤其是一些紫外線過敏的人,每年夏天我們都會經(jīng)歷三伏天,三伏天是一年當(dāng)中最熱的時候,每一年的三伏天時間都是不一樣的,那么2023年入伏時間表三伏天時間表,三伏天是怎么算出來的?今天就一起來水墨先生網(wǎng)了解一下。
2023年入伏時間表三伏天時間表
初伏:2023年7月11日-2023年7月20日,共10天;
中伏:2023年7月21日-2023年8月9日,共20天;
末伏:2023年8月10日-2023年8月19日,共10天。
由于夏至后的第一個“庚日”每年出現(xiàn)的時間幾乎不一樣,因此每年三伏天的開始時間幾乎都不一樣,同時庚日出現(xiàn)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??傮w來說,每年三伏天的時間大體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,即小暑和處暑之間。夏至后雖然白晝時間在慢慢縮短,但是白晝時長依然大于黑夜,地面吸收的熱量依然比散發(fā)的多,地面的熱量還將不斷積累,到了三伏天地面積累得熱量達(dá)到最大;此外三伏天主要吹東南風(fēng),東南風(fēng)溫暖而潮濕,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。
三伏天是怎么算出來的?
伏天的計算方法是按照農(nóng)歷來計算的,需要從夏至日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,夏至日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了。那么有朋友也許會問了,為何要這樣進(jìn)行計算呢?這個其實還是需要聯(lián)系上面的五行有關(guān)的內(nèi)容的。按照五行的說法秋天屬于“庚辛金”的,所以在計算伏日的時候需要選擇從庚日算起來,再者長夏是一年當(dāng)中最熱的時候,而一年當(dāng)中最熱的時候是從夏至日之后的二十天到三十天的時候才開始的,這樣的話伏日就需要從夏至日之后的第三個庚日來計算。我們知道天干總共有十個,所以說每隔十天就能夠出現(xiàn)一個庚日。
其實古人在計算三伏天的時候,頭伏和末伏都是既定的日子,頭伏是從夏至日的第三個庚日的第一天,而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。而二伏天則是在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,但是從夏至日到立秋的時間長度并不是固定的,如果立秋在夏至后的第五個庚日的話,二伏就有十天,如果立秋時間在之后的話,就會出現(xiàn)閏中伏,二伏就有二十天,所以我們的三伏天有時候是三十天有時候就會是四十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