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中秋節(jié)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,是一家人團圓的節(jié)日。傣族原本不過中秋節(jié),隨著民族文化的交融,現(xiàn)在傣族也和漢族一樣過中秋節(jié)。傣族是如何過中秋的呢?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
傣族風俗中過中秋的獨特習俗吧!

1、中秋傣族“拜月”的傳說
(1)在我們傳統(tǒng)印象中,中秋無非就是一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。但是中秋節(jié)又稱“拜月節(jié)”,你可能從小就聽過很多關于“嫦娥奔月”“吳剛伐桂”的傳說,但是傣族“拜月”的風俗傳說你可能就不知道啦!
(2)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,盛行“拜月”風俗。
傣族傳說,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。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,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,贏得了傣族鄉(xiāng)親的愛戴。后來,他不幸死后,變成了月亮,升向天空,繼續(xù)發(fā)出柔和的月光,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。
(3)每逢中秋節(jié)這天,小伙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、野雞,獵取節(jié)日野味。姑娘、媳婦們忙著到湖邊,池塘里抓魚。他們都忙著準備節(jié)日的晚餐。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,做大小不同的食物,四只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,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。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,就點燃冷香,全家大小開始“拜月”。
之后,對空鳴放火藥槍,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。最后,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,品嘗食物,談笑賞月,盡興方散。

2、傣族中秋的“祭月”
拜月由祭月而來,中國的祭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,祭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,中秋祭月,關鍵是向月神示敬,中秋無月甚至下雨,都可以祭月,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,都可以舉行,如遇陰天,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。
對于傣族來說,祭月還保留著很多傳統(tǒng)的儀式,包括服飾、月光紙、祭祀祝文、祭品等,在祭品里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月餅嘍!需要注意的是月餅以自制為佳,并且宜做成較大的形狀以方便眾人分切食用。用小型月餅時,應準備足夠數(shù)量,以便祭后之“餕”。
3、花腰傣族的“叫魂”習俗
中秋這天,云南紅河新平出遠門的花腰傣人都要回家團圓。每當圓月升起,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頂?shù)钠脚_上擺上魚、鴨肉、鵝肉、青包谷、綠豆和各類水果等獻祭月亮,祈求五谷豐登。
當圓月升空,這時候村寨里會請專門的一個人點燃蠟燭和香火,對著中秋的圓月莊重地給傣鄉(xiāng)的月亮叫魂,主要唱詞是祈求月亮賜給傣族人民吉祥順利。這種給月亮“叫魂”的習俗,使花腰傣的中秋夜異常神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