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。女兒出嫁時,娘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,俗稱送親,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,叔伯或表兄弟、堂兄弟,送親的人數(shù)上也有講究,那么送親一般多少個人去合適?送親有什么忌諱?下面是水墨先生網(wǎng)整理的民族文化相關內(nèi)容,一起去看看吧!
送親一般多少個人去合適?
結婚送親一般去5-15人左右。
結婚時,通常會有一些親朋好友陪同送親。具體送親的人數(shù),一般會根據(jù)接親的一方來決定。比如,如果新郎接親的人是5人,那么新娘送親的人可能會是5或者7人,這樣可以湊成雙數(shù),比如10或者12人。這是因為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,雙數(shù)被認為是吉利的。
當然,在農(nóng)村地區(qū),一般會有更多的親人參與送親的隊伍。這種習俗在某些地方一直延續(xù)到現(xiàn)在。一般來說,女方的親戚都會跟著送親的隊伍,但年紀較大的親戚可能不會去。這樣的習俗可見于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對家庭親情的重視。
送親的人數(shù)主要取決于女方家庭的決定。如果女方家族人數(shù)較多,那么送親的人就會相應增加。相反,如果女方家族人數(shù)較少,送親的人數(shù)就相應減少。不過,重要的是按照去單還是雙的原則來安排送親的人數(shù),以符合傳統(tǒng)習俗的規(guī)范。
送親有什么忌諱?
1、新娘由哥哥或弟弟送嫁
很多地方有一個習俗,是在新郎來接親把新娘的鞋子穿好后,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前來迎親的婚車,而是要有弟弟或哥哥背上婚車。也有地方是讓新娘坐在椅子上,有哥哥弟弟們將新娘一起抬上婚車。
2、出嫁儀式的禁忌
“哭嫁”的說法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,就是新娘離家時應喜極而泣,而且哭聲越大越好,有越哭越發(fā)之意。由于一般結婚的日子都是吉日,很可能會遇到同一天結婚的人,在送親途中遇上另一隊婚車,這種情況叫“喜沖喜”,會抵消彼此的福分,所以必須互放鞭炮,或由雙方媒人交換實現(xiàn)備好的花朵來化解。
3、娘子離家時姑姑、嫂子不能相送
許多地方新娘子離家時,姑姑、嫂子不能相送。因為“姑”同音“孤”,“嫂”同音“掃”,若是她們送親,會對這對新人不吉利。雖說這樣的說法,找不出實際的根據(jù),但人們也應自己注意避免。
4、不走回頭路
新婚當天男方來接親的車數(shù)量為單數(shù),由娘家送親的湊成雙數(shù),而且不能走回頭路。同樣接親的人和送親的人也要是單數(shù),湊成雙數(shù)。俗話說“夫妻雙雙把家還”,因為人一般都認為雙數(shù)吉利,成雙成對,比翼雙飛的寓意。
5、四個男性親屬護送新娘到婆家
在古代,女子出嫁都是用嬌子抬去夫家,這一路轎子四角都會有娘家的人送新娘子,這四個人均為男士,可以是家中的長輩,也可以是平輩。男士們護送新娘子去婆家,既顯得女方對這樁婚事的重視,又顯得女方家庭很懂禮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