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墓碑”不僅僅是對于逝者生前的留念,同時也是子孫后代們對先祖的敬仰,所以古人對此是非常重視的。那么有三種人不能立碑是哪三種?閏年為什么不能立碑?
三種人不能立碑
1、后繼無人的逝者,不能立碑
在古時候有這樣一句俗話,“不孝有三無后為大”,那時候的后指的是家里的“男丁”,因為古人認為,如果家里沒有男丁,那么就證明這家人絕后了。但是現(xiàn)在的“后繼無人者”,當然指的是沒有兒子和女兒的人,也就是老人嘴里的“光棍”。
2、非正常去世的人,不能立碑
老祖宗認為,非常去世的人相對于家庭來說自然是非常悲傷的。一些非正常去世的人,多半在60歲以下,也正是家里的頂梁柱,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命運。所以一旦他們?nèi)ナ?,對于后人來說,自然造成很大的壓力。所以說,如果后人給他們立碑,自然也是不太好的寓意。
3、老人去世三年內(nèi)不能立碑
三年之前的墳?zāi)篂樾聣?,所以來作為新墳來說,自然是不能能立碑的。而三年為一個節(jié)點,過了三年以后,就是老墳了,所以在三年內(nèi),一旦立碑就好比和逝者“作古永別”了,這無論是從情感上,或是從思想上來說,都是不能忘記老人的。
閏年為什么不能立碑
民間確有“閏年不宜下葬或遷墳”的說法,但從易理上來講沒有根據(jù)。只是因為古代只有陰歷,“閏年閏月”下葬,后人祭祀不方便計算日子。所以留下“閏年不便下葬或遷墳”的說法。再以訛傳訛,說成了“閏年不宜下葬或遷墳”。
立碑誰出錢最好
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立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儀式,一般是由家族或團體共同出資來完成。因此,立碑的資金來源應(yīng)該是共同承擔的,而不應(yīng)該由單獨的個人來承擔。如果是家族中的某個人或某些人提議立碑,那么應(yīng)該與家族其他成員協(xié)商,共同出資。如果是某個團體或組織決定要立碑,那么也應(yīng)該由成員共同出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