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背圖第三十象:癸巳 升(土木之變)
推背圖第三十象:癸巳 巽下坤上 升(土木之變) |
![]() |
|
【讖曰】 |
半圭半林 合則生變 石亦有靈 生榮死賤 |
|
【頌曰】 |
缺一不成也占先 六龍親御到胡邊 天心復見人心順 相克相生馬不前 |
|
【金圣嘆】 |
“此象主張?zhí)蟊罊?quán)歸王振,致有乜先之患。其后上皇復辟,石亨自詡首功,率以恣橫伏誅,此一亂也?!?br /> | |
【詳解】 |
【讖頌詳解】 | |
1. 解讖 【半圭半林】:“半圭”,土;“半林”:木。 【合則生變】:上句二字合為“土木”,指專權(quán)的王振造成的“土木之變”,在土木堡,致使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虜。 ※ 王振專權(quán):1442年,太皇太后張氏去世,明英宗當時只有16歲,他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專權(quán)。王振排擠掉了“三楊”,把持朝綱,殘害異己。 ※ 土木之變:“瓦剌”,是明朝對西部蒙古部落的稱呼,明朝數(shù)次征討逃到東部蒙古的元朝殘余勢力,西部的瓦剌部趁機發(fā)展起來,一度南下攻明,被明成祖擊敗。瓦剌在明英宗初年統(tǒng)一了蒙古。瓦剌每年到北京進貢,索要封賞,如果不得逞,就制造邊境事端。 1449年,瓦剌首領(lǐng)“乜先”(亦譯作“也先”。乜,音:聶)派了2000人的貢使到了北京,為了多領(lǐng)賞物,冒稱3000人。王振引狼入室,批準全部貢使進京,繼而叫禮部按實際人數(shù)行賞,并壓低進貢的馬匹檔次和價格,瓦剌被激怒,大規(guī)模南侵。 王振欲立功揚威,鼓動英宗親征。英宗和王振率50萬大軍到了大同,得知前軍與乜先交戰(zhàn)全軍覆沒,王振倉猝撤退。明軍撤退時王振特意繞行蔚州(今河北蔚縣),因為他想到自己的封地炫耀一下,半路他又怕踩壞莊稼,又改路退到了土木堡。這樣耽擱了十多天,被瓦剌軍追上包圍,明軍大敗,英宗被活捉,王振被亂兵所鎩。 消息傳到北平,群臣跪在午門哭諫,要求懲治王振余黨,王振的死黨錦衣衛(wèi)指揮馬順出來阻擋,被群臣當場打死。在于謙等人的力主下,孫太后立英宗的異母弟朱祁鈺為帝(景帝、代宗,因年號景泰,又稱景泰帝)。而后王振被滅族,其家中抄出的金銀財寶堆滿了60多間倉庫。乜先抓到了英宗朱祁鎮(zhèn),大肆勒索之后,仍不歸還英宗。乜先攻到北平,被于謙率軍三次擊敗,只好次年將英宗放回。 【石亦有靈】:指石亨。1457年,以石亨為首,發(fā)動了“奪門之變”。 ※ 奪門之變(又稱“南宮復辟”):1450年英宗被放回,景帝奉英宗為太上皇,軟禁在南宮(今北京南池子一帶)。1457年正月,景帝病重。石亨與太監(jiān)曹吉祥等密謀,派千余人夜里撞開宮墻,救出南宮里的英宗。英宗次日臨朝,復辟為帝。 【生榮死賤】 “生榮”:石亨以扶植英宗復辟之功,把持朝政,享盡榮華。 “死賤”:石亨剪除異己,冤鎩于謙等功臣,攬權(quán)干政。1460年被英宗下獄,沒收家產(chǎn),以謀叛被 斬。 2. 解頌 【缺一不成也占先】 雙關(guān)妙語,既含“也先”二字,又隱喻“乜先”。瓦剌首領(lǐng)“乜先”,在明朝時又作“也先”,如今常稱“也先”。他的后人漢化,姓“乜”。 “缺一不成也”:既是字謎“乜”字,還似指:這場歷史大戲,缺一個也演不成,都不能被“也先”占了先。 【六龍親御到胡邊】:指“土木之變”。 “六龍”:第六龍,指明朝第6位皇帝,英宗朱祁鎮(zhèn)。 “親御”:御駕親征?!昂保汉?,這里指蒙古的瓦剌部人。 【天心復見人心順】 一語雙關(guān),既隱含“天順”,是英宗復辟后的年號;還隱喻英宗復辟是上合天意,下順民心的。明景帝初期啟用賢臣挽救了明朝的危機,后來就有些不得人心了。主要體現(xiàn)在對英宗和立太子上。他和宋高宗趙構(gòu)一樣,不愿索要上皇回國。還是于謙向他保證太上皇歸來不會影響他的帝位,他才派人去打探消息,沒想到使臣楊善把英宗接回來了。景帝一直將英宗軟禁。景帝當年即位前,就立了英宗長子為太子。景泰三年,景帝賄賂朝臣,以封口舌,然后廢了太子,立了自己的兒子,但新太子次年就夭折了。英宗復辟改元天順,開始并不順。石亨獨霸朝政,數(shù)興大獄,直到石亨一黨被英宗鏟除,朝政才見順。經(jīng)歷了被虜異國、南宮軟禁的英宗,變得勤于朝政,任用賢能,并有善政(如廢除了朱元璋的妃嬪殉葬制度)。 【相克相生馬不前】:指在馬年(庚午年)即位的景帝帝運到頭了。 “相生”:英宗使得其弟(景帝)登基,是相生。英宗被俘時,曾傳話回來讓其弟登基以續(xù)國統(tǒng)。 “相克”:英宗復辟,迫景帝退位,是相克。 景帝被英宗廢為郕王,不出一個月就病逝。 3. 解圖 圖中的虎額上有“王”字,喻指王振,令朝臣畏如猛虎。圖中石頭,喻發(fā)動“奪門之變”的石亨,與讖中“石亦有靈”對應。 |
||
【文征解卦】 | ||
卦為“升”,下為巽,指風;上為坤,指地。 “升”卦為“積小成大之象,拼搏得益之意”。大象為“進升之勢”。 正是“土木之變”后的明朝,四處運糧運兵器戍衛(wèi)京城,在于謙指揮下奮力拼搏,終于戰(zhàn)勝瓦剌蒙古軍,大家都有“進升”。 “升”卦爻辭曰:“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”。意思是:“大順,見大人有利,不要猶疑,向南方進兵吉利”。正是本象主角之一石亨的運勢:“南征吉”,石亨破墻,打入南宮。從南宮里迎出英宗復辟,是為“見大人有利”,他也得升官,盡享榮華,是為“元亨”。 |
||
【眾人解曰】 | ||
袁明 嘆曰: 明朝著名的"土木之變",半圭半林 即 "土木"二字。"缺一不成也占先"暗點名了也先二字。明英宗時,瓦剌強大了起來,并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邊,瓦剌部當時的實權(quán)掌握在太師也先的手里。英宗年少氣盛,帶50萬大軍御架親征。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,明軍全軍覆沒,英宗被俘。 不詳人 嘆曰: 英宗土木之變及復辟的預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