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背圖第十六象:已卯 明夷(宋太祖初定江山)
推背圖第十六象:已卯 離下坤上 明夷(宋太祖初定江山) |
![]() |
|
【讖曰】 |
天一生水 姿稟圣武 順天應人 無今無古 |
|
【頌曰】 |
納土姓錢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天將一統(tǒng)付真人 不殺人民更全嗣 |
|
【金圣嘆】 |
“此象主宋太袓受禪汴都,天下大定,錢李二氏相率歸化,此一治也?!?br /> | |
【詳解】 |
【讖圖詳解】 | |
1. 陳曦解讖 【天一生水】(文 征試解) ※ 辨析: 現(xiàn)在都解為宋太祖是「水命」。咱不知道太祖的生辰八字,沒法算?!兑捉?jīng)》曰:「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」。本句應是歇后用法,隱喻「地六成之」,用其字面之意,指宋太祖統(tǒng)一了五國領(lǐng)土,加上自己一方,是6國統(tǒng)一,是為「地六成之」。 ※ 五代時,十國有4國亡于五代時,即趙匡胤建立北宋前。 前蜀:903年王建稱帝,925年,王衍降于后唐,前蜀亡。 吳:902年楊行密受封吳王,937年吳王楊溥(音普)禪讓,吳亡。受禪者為徐知誥(音:告),徐后來恢復姓李,名李昪,建南唐。 閩:909年王審知受后梁朱溫封為閩王,945年被南唐滅。 楚:907年馬殷受后梁朱溫封為楚王,951年被南唐所滅。 ※ 趙匡胤登基后,960~976年在位期間,平定5國: 南平(荊南):924年高季興受后梁朱溫封為南平王,963年高繼沖歸順宋朝,不久全族遷到東京(今河南開封)。 后蜀:934年孟知祥稱帝,965年孟昶(音:廠)降宋,押赴東京。 南漢:911年劉巖即位,917年稱帝,971年劉繼興敗降宋朝,押東京。 南唐:937年徐知誥廢吳帝自立,國號大齊,939年徐改名李昪(音變),改國號為唐,史稱南唐,958年降于后周。974年,李煜敗降宋朝,被押往東京。南唐亡。 吳越:907年錢镠受后梁朱溫封為吳越王,一直臣服中原,960年向宋稱臣。978年錢弘俶(音觸)舉家遷東京,吳越國消亡。 本句解釋與圖中示意的五國臣服是珠聯(lián)璧合的,「天一生水」堪稱絕妙之謎語! 【姿稟圣武】 宋太祖英武圣明,統(tǒng)一了分裂的國家。 【順天應人 無今無古】 趙匡胤統(tǒng)一天下,上和天意,下順民心,建國后懷柔治國,不鎩功臣,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。
2.解頌 【納土姓錢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】 「納土」:接納對方的國土?!感斟X」:指吳越國錢弘俶主動臣服?!感绽睢梗褐改咸坪笾骼铎?75年兵敗投降。 【其余相次朝天子】:其它小國也相繼歸順,被押、帶往京城面君。 【天將一統(tǒng)付真人 不殺人民更全嗣】 「真人」:道家指得道的道人,這里指有修為的人。指太祖是一位有修為的真人,統(tǒng)一天下后,仁愛治國,不濫殺伐。 趙960年陳橋兵變,得天下兵不血刃。而后不殺降王,不殺功臣,961年「杯酒釋兵權(quán)」,消了藩鎮(zhèn)勢力;對百姓修養(yǎng)生息,天下安樂。這個「真人」懷仁治國,為保江 山社稷,秘密立下了不殺大臣、不殺諫臣的規(guī)矩,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,使得宋朝文風鼎盛,文人輩出,而武力疲軟,屢遭外侮。第一次經(jīng)受的侵略就是下一象的澶淵之役。b |
||
【陳曦解圖】 | ||
圖中正座天子顯然是趙匡胤,面南背北而坐。前面5人朝拜臣服,分別代表吳越、南平(荊南)、后蜀、南漢、南唐五國之主。雖然吳越是978年消失的(宋太祖死于976年),但是吳越國王錢弘俶卻是在974年助宋滅南唐之后,即被趙匡胤詔到東京面君的。為此,吳越國上下惶恐,因為錢氏幾代使國內(nèi)安居樂業(yè),百姓在西湖邊建「保俶塔」,祈求保佑錢弘俶平安。不久錢弘俶返回吳越。978年,錢家被太宗遷往東京。 五國納土,剩下的北漢一國,是趙光義登基后,979年親征平定的??梢?,圖中預言「天將一統(tǒng)付真人」,只畫5人臣服是分毫不差!{ 圖中帝王只有「半邊儀扇」,隱喻宋太祖沒有統(tǒng)一全國,只有「半壁江 山」,可謂絕妙的畫謎[1]!} ※ 本圖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:《推背圖》的圖是「上北下南」定位的中國古代的地圖,沒有明確的方位規(guī)定,上南下北的居多,上北下南的為少,個別還有上東下西的。從本圖君王面南背北之坐,可判定《推背圖》全書圖的方位——這很重要,因為有的圖是有方位含義的。 [1]「半邊儀扇」的妙解來自網(wǎng)友反饋。本書對網(wǎng)友反饋的妙解,都在文中用{ }標注出,安全起見,不提名。 |
||
【文征解卦】 | ||
卦為「明夷」,下為離,指火;上為坤,指地。 本卦為「鳳凰垂翼之象」,與上一卦一樣,也有「棄明投暗之意」,正合宋太祖掃平中原時,各國來投或投降之象。 本卦的大象為「太陽掩沒在坤地之下,天下黑暗,而后見光明」,正合太祖統(tǒng)一天下前,依然是征戰(zhàn)、戰(zhàn)亂,英明未顯之象。 本卦運勢為「百事阻滯,宜和解了事,愈爭愈苦」,正合圖中各國臣服之勢。 |
||
【眾人解曰】 | ||
李淳風“藏頭詩” 嘆曰: 淳風曰:“有真龍降世,走隨小月。(指宋太祖之姓日趙)(推背圖第十六象)陽火應運,木時戴帽。(國號曰宋)開天地之文運,啟斯世之朦朧,禮樂作教化與,真太平有道之世也?!? 不詳人 嘆曰: 宋朝開國的預言 心緣 嘆曰: 第十六象的圖中畫一人中間坐立,下面幾人站立,另有一人為坐著的人打傘。暗喻趙匡胤稱帝,眾臣參拜。 讖文是:"天生一水,姿稟圣武。順天應人,無今無古。"意思是宋太祖趙匡胤是應天運而生,而宋朝也是順天意而建立。頌文是:"納士姓錢并姓李,其余相次朝天子。天將一統(tǒng)付真人,不殺人民更全嗣。"前兩句講南唐后主李煜和吳越王錢□投降宋朝,其它南方小國也一一歸順,朝拜宋太祖。第三句的真人指宋太祖,說他是真命天子。第四句講的是宋太祖不殺降臣。 大陸大法弟子 嘆曰: “天一生水”象征小宇宙的形成和時代的開始,再加上第三句和第四句“順天應人,無古無今”像這樣的夸獎和南面稱尊的圖像,在《推背圖》中是很少見的,難道幾百年前的李淳風預示錯了?其實非常準確,其一,在政治上,宋太祖開國,結(jié)束了唐朝后期以及五代十國的紛紛戰(zhàn)亂,開拓了統(tǒng)一穩(wěn)定的局面;其二,在思想文化上,宋代開天地之文運,在漢唐的基礎上,分別將文學、史學、經(jīng)學以及融匯儒學、佛學、老莊學說于一體的宋代理學,推向了高峰,先后出現(xiàn)了歐陽修、司馬光、曾鞏、王安石、三蘇等文學史學著名人物,以及周廉溪、邵康節(jié)、朱子、二程夫子、陸象山等經(jīng)學、理學大師。其三,站在常人角度,開口就是秦皇、漢武、唐宗、宋祖,好像宋太祖頂多只能并提。其實站在稍微高出常人的層次來看,當時的宋太祖確實“無今無古”,秦始皇雖應天命而來,但是暴君,漢高祖及其孫漢武帝,雖然大有其名,但據(jù)稱是赤帝下界,在天上的層次可能較低,唐太宗下來前的層次可能很高,但并非第一代開國君主,因此宋太祖,堪稱無今無古了。再看“納土姓錢并姓李,其余相次朝天子”在宋朝應驗了沒有?正巧距李淳風六七百年的宋初,太祖、太宗實行了納土,南唐李煜為宋所滅,吳越王錢謬也主動稱藩入貢。而“天將一統(tǒng)付真人,不殺人民更全嗣”也被應驗,大家知道,宋太祖陳橋兵變,皇袍加身,得天下不費一兵一卒,太祖得天下之后,“杯酒釋兵權(quán)”,及時解除了屬下將帥的兵權(quán),所以宋太祖和歷代開國君主不同,建國前后基本不動殺伐。 |
||
【備注】 |
15、16象「時間交錯」,各象本無固定間隔 第15象講到了「掃盡群妖見日頭」:國家統(tǒng)一了;本象又回頭說「納土姓錢并姓李……」事件在時間上出現(xiàn)了交差! 可見,目前流行的「《推背圖》每象要間隔多少年」之說,不成立! 歸序全解《推背圖》時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后邊個別象也有時間交叉,但主體事件的順序可以排序。此處「時間交叉」,似為后人破解后邊各象留下先例、鑒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