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背圖第六象:已巳 剝(再造唐朝)
推背圖第六象:已巳 坤下艮上 剝(再造唐朝 ) |
![]() |
|
【讖曰】 |
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陰霾既去 日月復(fù)光 |
|
【頌曰】 |
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 乾坤再造人民樂 一二年來見太平 |
|
【金圣嘆】 |
“此象主明皇還西京,至德二載九月,廣平王叔俶郭子儀收復(fù)西京,十月收復(fù)東 京,安史之亂盡弭,十二月迎上皇還西京,故云再造。” |
|
【詳解】 |
【讖頌詳解】 | |
1. 解讖 【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】不是國都的靈武成了京都,太子成了皇帝。 安史之亂皇室逃離長安,玄宗逃往蜀中。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,暫以靈武為京都,把玄宗尊為太上皇。 【陰霾既去 日月復(fù)光】安史之亂平定,天下重見太平。 2. 解頌、圖 【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】“大幟”:旗幟。“兩京”:唐朝稱長安為西京,洛陽為東京?!拜傒洝保夯噬系能囻{鸞儀。與圖中相應(yīng)。 本句指757年九、十月,郭子儀和掛名元帥廣平王李豫[1]收復(fù)長安、洛陽,十二月,唐玄宗從西蜀(四川)向東返回長安京城。 【干坤再造人民樂】收復(fù)兩京視為干坤再造,兩京人民見安樂?!案衫ぴ僭臁保褐腹觾x再造唐朝:郭子儀受命于危難之中,屢建奇功,收復(fù)兩京之后,肅宗對他說:“雖吾之家國,實由卿再造”?!叭嗣駱贰保簝删┤嗣癯跻姲矘贰K朴种腹觾x深受人民的愛戴。 【一二年來見太平】讖語的設(shè)謎,有時故意在字面上把人引向歧途,才能既不泄漏天機(jī),又隱含真意,否則當(dāng)世就被看破了。本句往往被理解為:再有一、二年就太平了。而對照史實,其喻意卻是:可惜見到的太平只有一、二年。 757年收復(fù)兩京,洛陽只有一兩年的太平,759年五月又陷入史思明之手。761年,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,史朝義即位。762年十月,唐代宗向回紇借兵,再次啟用郭子儀收復(fù)了洛陽。史朝義奔逃莫州(今河北任丘北),763年正月自縊。安史之亂歷經(jīng)7年3個月,至此徹底平息。但好景不長,下一象的兵災(zāi)又要開場了。 |
||
【文征解卦】 | ||
卦為“剝”,下半部分為坤,指地;上半部分為艮,指山。 大象為“山石崩而落于地,五陰迫一陽,正義被損”,又“群陰剝陽,有去舊生新之意[2];運(yùn)勢為“惡運(yùn)纏身,防被女子及小人連累”。 “惡運(yùn)纏身,防被女子及小人連累”:肅宗正是這樣。他先寵信宦官魚朝恩,讓魚主掌兵權(quán)導(dǎo)致大敗,還聽信魚的讒言貶黜大帥郭子儀。之后信用宦官李輔國專權(quán),又寵信皇后張良娣干干預(yù)政事。肅宗病重,張皇后、李輔國都想政變,李輔國反先,帶兵進(jìn)宮把張皇后從肅宗病榻前拖走殺掉,肅宗受驚無人過問,當(dāng)天駕崩,正是“群陰剝陽,去舊生新”。 “正義被損”:玄宗寵信奸相楊國忠,不聽郭子儀之言,結(jié)果丟了潼關(guān),致使郭子儀在河北輝煌戰(zhàn)績付之東流,不然安史之亂早平定了;肅宗即位后寵信宦官,罷黜了郭子儀,等到時局不可收拾了才再啟用他;代宗即位后依舊信用宦官,削了郭子儀的兵權(quán),等到史思明再次攻下了洛陽,又不得不啟用郭子儀;安史之亂平定,代宗又聽信宦官,又收了郭的兵權(quán),于是招來了《推背圖》下一象的大難。 可見“剝”卦與本象對應(yīng)的歷時階段完全吻合。 [1] 李豫:后來的唐代宗,初名李俶(音:處),原封為廣平王。 [2] 卦的各爻是由下向上演化的,“剝”最上面是陽爻,故曰 |
||
【眾人解曰】 | ||
心緣 嘆曰: 第六象圖中畫著一個城門,代表都城長安。前面兩人手執(zhí)儀仗,為皇帝開道,后面車上坐著一個人,一人推車,為唐玄宗返回長安之象,讖文中說:“非都是都,非皇是皇,陰霾既去,日月復(fù)光。” “非都是都”是說都城為皇帝所居,但皇帝卻逃到四川,四川不是都城,卻有皇帝在?!胺腔适腔省?,指唐玄宗已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亨,李亨已是皇帝,但唐玄宗仍號為太上皇。后兩句指唐肅宗任用郭子儀、李光弼等人,將安祿山、史思明打得一敗再敗,使唐王朝“日月復(fù)光”。 頌文是“大幟巍巍樹兩京,輦輿今日又東行。乾坤再造人民樂,一二年來見太平?!眱删┲嘎尻柡烷L安;輦輿是皇帝的車乘。四句大意是說,唐朝打敗安、史叛軍,使唐朝大旗又在兩京升起,唐玄宗又坐著車由四川返回。唐朝再次穩(wěn)定也是人民的幸福,但完全太平還要一二年的時間。 不詳人 嘆曰: 肅宗即位的預(yù)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