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社日在秋分前還是后,在前在后有什么說法?
秋社日的時間一般是在農(nóng)歷的八月,具體是在立秋節(jié)氣之后的第五個戊日,古代的人們會在這天聚集起來,殺雞宰羊獻(xiàn)祭酒,祭拜土地神,感謝社神的庇佑。知曉更多關(guān)于秋社日的內(nèi)容,就在水墨網(wǎng)秋社日專題。
秋社日在秋分前還是后
所謂“社”其實是“秋社”,這是古代一個很重要的日子,在春天的時候有春社,而秋天則有秋社。它們每年出現(xiàn)的時間都不一定,都是根據(jù)黃歷推算出來的。因為春社和秋社,分別都是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“戊日”。其中秋社就是在立秋以后第5個“戊日”。一般都是在秋分節(jié)氣前后,具體是在秋分前7天到秋分后2天的范圍內(nèi)(立秋與秋分相距48天)。
在前在后有什么說法?
秋分在社日前,預(yù)示豐年收成好,在社日后,年成或不理想。清顧祿《清嘉錄·八月》記載有蘇州一帶“分后社,白米遍天下;社后分,白米像錦墩”的諺語。地方志釋稱:“秋分在社前,則田有收成而谷賤;分在社后,則無收而谷貴。”南宋陳元靚《歲時廣記》記載有福建一帶諺語:“秋分在社前,斗米換斗錢;秋分在社后,斗米換斗豆。”《四民月令·八月·測候》亦稱:“秋分在社前,斗米換斗錢;秋分在社后,濫飯喂豬狗。”秋分與社日是同一天也并非是好事?!端拿裨铝?middot;八月·測候》認(rèn)為:“分社同一日,低田盡叫屈。”《南昌縣志》則稱:秋分日值社,河無魚,“分社同宮,餓殺漁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