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 請放心填寫,水墨先生不保留您任何信息!
皮氏
分布地區(qū)
天水郡:漢置,治平襄(今甘肅通渭西北一帶)。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,移治冀縣(今甘谷東南)。魏恢復(fù)天水原名。西晉移治上邦(今天水)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。下邳郡:東漢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,治所下邳,在今江蘇睢寧西北;至南朝宋改為郡。轄區(qū)相當(dāng)于今天江蘇西北部。
歷史來源
「皮」源出
皮姓起源有二:1.源出姬姓,出自樊姓,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后,以祖字為氏。據(jù)《風(fēng)俗通義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魯獻(xiàn)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,受封于樊邑,其后有樊氏。春秋時,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,以父名為姓,相傳姓皮。2.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之后,以祖名為氏。據(jù)《姓譜》記載:“出鄭大夫子皮?!?/p>
遷徙分布
皮姓是一個發(fā)源于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,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。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,雖在山西境內(nèi),但最早發(fā)源地實(shí)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(jì)源。到了漢、晉、南北朝之時,皮姓已嶄露頭角,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,譬如,后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,以及官任上計掾、撰《秦嘉集》的皮仲固;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(yáng)的皮容;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,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,以及曾著《春秋意》十五卷的學(xué)者皮元等。皮姓望居下邳、天水,并逐漸擴(kuò)散到全國各地。目前皮姓人口未進(jìn)入全國前三百位。
堂號
天水堂、下邳堂。自立堂號:涌芬堂等。鹿門堂:湖北洪湖、仙桃、潛江、嘉魚等。